Blog

Tomorrow.io開創先鋒,小型衛星挑戰傳統天氣預報技術,提供更準確的全球天氣預測。

Blog Image
Tomorrow.io開創先鋒,小型衛星挑戰傳統天氣預報技術,提供更準確的全球天氣預測。

January 31, 2024

重點摘要:

  1. Tomorrow.io 發布首兩顆雷達衛星的成果,使用機器學習技術,能夠與傳統天氣預報技術競爭,提供更準確的天氣預測。
  2. 天氣預報因基礎設施問題而變得複雜,Tomorrow.io 計劃創建一個新型太空雷達基礎設施,小型但高效的衛星能夠產生與大型雷達系統相當的預測結果。
  3. Tomorrow.io 的目標是擁有一個能夠提供全球細節預測和分析的衛星網路,計劃發射更大、更具能力的衛星,以提高全球天氣預報的準確性和可用性。



新聞內文:

我們中幸運坐在窗邊的人可以透過看窗外來預測天氣,但對於較不幸的人來說,天氣預報和分析越來越好。Tomorrow.io剛剛發布了其首兩顆雷達衛星的結果,多虧機器學習,這些結果竟然能夠與更大、更老式的地球和軌道預報技術競爭。

該公司自從在2021年被稱為ClimaCell以來,一直在計劃這個任務,今天發布的結果(並將很快在氣象會議上正式發表)顯示,他們的高科技方法是有效的。

天氣預測之所以複雜,原因很多,但高功率但過時的硬件(如雷達網路和較老的衛星)與現代軟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其中之一。這種基礎設施強大且有價值,但要改進其輸出需要大量的計算工作,而且在某個程度上你開始獲得遞減回報。

這不僅僅是「今天下午會下雨嗎?」而是更複雜、更重要的預測,比如一個熱帶風暴將朝哪個方向移動,或者一個區域在風暴或乾旱期間降雨多少。隨著氣候的變化,這些見解變得越來越重要。

太空當然是投資的明顯場所,但天氣基礎設施過於龐大和沉重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(NASA)的全球降水測量衛星(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 satellite,簡稱GPM)是這個領域的黃金標準,於2014年發射,使用Ka(26-40 GHz)和Ku(12-18 GHz)頻段的雷達,重約3850公斤。

Tomorrow.io的計劃是創造一個帶有現代特色的新型太空雷達基礎設施。它的衛星很小(僅85公斤),並且專門使用Ka頻段。Tomorrow R1和R2兩顆衛星分別於去年4月和6月發射,經過長時間的搖擺和測試後,現在才開始展現其品質。

Tomorrow在一系列實驗中聲稱,僅使用一個雷達頻段和一小部分品質,他們的衛星可以產生與NASA的GPM和地面系統相媲美的結果。在各種任務中,R1和R2衛星能夠製作出同樣準確甚至更精確的預測和觀測,其結果也與地面雷達數據高度一致。

在各種任務中,R1和R2衛星能夠製作出同樣準確甚至更精確的預測和觀測,其結果也與地面雷達數據高度一致。

這是Tomorrow.io的一個巨大成功,如果這些結果在其他天氣模式上也成立並泛化。但這個想法並不是要取代美國的基礎設施。GPM和地面雷達網路將長期存在,是無價之寶。真正的問題是它們無法輕易複製以覆蓋世界其他地區。

該公司希望擁有一個能夠提供全球細節預測和分析的衛星網路。他們計劃中的八顆生產衛星將更大(約300公斤),並且更具能力。

天氣官員阿倫·查瓦拉說道:「我們正在努力提供全球任何地方的即時降水數據,我們認為這在天氣預報領域是一個改變遊戲規則的舉措」。「在這方面,我們正在努力提高準確性、全球可用性和延遲(即衛星捕捉信號到數據可用於產品吸收的時間)」。

他們還在進行不可避免的數據收集,提供更詳細的軌道雷達圖像來訓練他們自己和其他系統。為了使其運作,他們將需要更多的數據,而今年他們計劃透過更多的衛星發射來加快數據收集的速度。

新聞原址: https://techcrunch.com/2024/01/29/tomorrow-ios-radar-satellites-use-machine-learning-to-punch-well-above-their-weight/